2016·北京
声 明 1.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。
2.如有缺页、倒装问题,由出版社负责退换。
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
民间金融法律治理研究/魏敬淼著.—北京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16.9
ISBN 978-7-5620-6843-3
Ⅰ.①民… Ⅱ.①魏… Ⅲ.①民间经济团体-金融机构-金融法-研究-中国 Ⅳ.①D922.280.4
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16)第208677号
出 版 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
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
邮寄地址 北京100088信箱8034分箱 邮编100088
网 址 http://www.cuplpress.com(网络实名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)
电 话 010-58908586(编辑部) 58908334(邮购部)
编辑邮箱 zhengfadch@126.com
承 印 固安华明印业有限公司
开 本 720mm×960mm 1/16
印 张 17
字 数 280千字
版 次 2016年9月第1版
印 次 2016年9月第1次印刷
定 价 46.00元
前 言
我国的金融是二元结构的,民间金融虽屡遭政府取缔或禁止,却始终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。提及民间金融,人们往往会联想到“地下金融”“灰色金融”“黑色金融”等带有一定否定色彩的词汇。实际上,民间金融是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均衡发展的必然产物,市场的力量不断成长,由此产生的资金供求的尖锐矛盾给民间金融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间,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投融资需求,使民间金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及强劲的创新活力。客观地讲,民间金融不仅仅是官方正规金融的必要和有益补充,其与官方正规金融一样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,其功能早已由历史上的解决社会问题转变为服务于实体经济,也因此,有经济学人认为“活跃的民间金融是市场赐予中国经济的最好礼物”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民间金融成为金融学者与金融法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门领域,阳光化、法制化呼声高涨。然而,民间金融的形式丰富多彩、不断推陈出新,学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区域、某一形式的民间金融活动,研究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,剖析问题的程度还不是很深,研究的角度也不是很新,缺乏对民间金融历史性、系统性、全局性的考查与研究。本书是笔者十余年研究生课堂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思想结晶,历经三年时间写作,数次修改后成稿,力求由历史的脉络中总结出民间金融的演变与治理逻辑,通过全面剖析现行法律规范,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,探求民间金融法律治理的可行路径,为民间金融的现代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健康发展添砖加瓦。
传统民间金融带有历史的烙印,本书首先由历史的长河中对民间金融进行考察,归纳不同朝代、不同形式民间金融的依存背景与治理之策,探寻发展轨迹与演变趋势,以便检视现行的民间金融治理机制是否合乎文化传统与民间习俗,是否与当下的内外部环境业已发生变化的现实相疏离。民间金融法律治理需要划定民间金融的范围,精准界定民间金融的概念,没有限定严格的概念,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。本书通过文献检索对民间金融的各种概念进行了评析,认为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相对应的词汇,其与非正规金融、地下金融、民间借贷、民营金融等概念有一定区别。概念的界定为我们治理民间金融奠定了基础,分类乃法律制度的首要任务。民间金融的法律治理需要顾及不同类型、不同特性的民间金融活动,本书在民间金融范围划定的基础上,对民间金融进行类型划分,主张法律治理宜根据民间金融的影响力大小分门别类,对非募型民间金融、私募型民间金融和公募型民间金融确立不同的监管机制、采用不同的
民间金融乃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,新型民间金融展现出民间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,在丰富民间金融、弥补官方金融供给缺陷、顺应技术金融时代的同时,也提出了如何有效治理的新难题,对此,学界开出了“软法”治理的药方。本书通过制度变迁下民间金融的法律治理一章对民间金融的“软法”治理进行了历史窥视,对当下民间金融的“硬法”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。由历史的窥视中,发现“软法”治理具有独到优势,与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,所有的民间金融都是因循着“软法”支撑到“硬法”规范再到“软硬兼施”的轨迹进行治理的,这很好的回答了当下对传统民间金融的“硬法”规范缘何没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。通过对民间金融“硬法”规范的时间梳理,抽离出了当下民间金融的治理逻辑:金融管理本位为总基调,行政管制为总抓手,这与民间对金融自由的渴望、金融权利的认可与尊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。由于对“软法”治理重视不够,“硬法”规范缺乏体系化,并且粗放、滞后、失缺,民间金融的法律治理注定了难以取得预期成效。基于此,民间金融的法律治理应克服“硬法”依赖症,高度重视“软法”的治理功效,软硬兼施,共同助推民间金融的发展。
民间金融形式多样,本书限于篇幅,未能对所有民间金融活动与形式一一细化研究。基于民间金融法律治理的目标是规范民间金融活动、防控金融风险,本书未采用官方正规金融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二分方法,而是根据影响力的大小将民间金融归纳为三种类型:非募型民间金融、私募型民间金融和公募型民间金融,并依次下设三章铺展开来,采用
民间智慧孕育出无穷的创新举措,在大众创新的时代感召下,新型民间金融还将不断问世,民间金融的法律治理会是永无止境的事业,我将继续这一领域的探索、研究。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仅仅是自己的一家之言,其中不乏偏颇甚至荒谬之处,欢迎学界前辈和同仁赐教、斧正。
魏敬淼
2016年2月于北京